从各种现有的历史资料中了解到,在欧洲用植物防治昆虫可追溯到3000多年前。起初,人们以一些芳香植物和其提取物或汤液防治害虫,特别是作为驱避剂对付肠虫或外寄生虫等讨厌的昆虫,也用植物来保护贮存的粮食或食物免受仓储害虫的危害。
后来,随着集约化农业生产的发展,人们开始使用一些植物来对抗植食性害虫。第一个商业化植物源杀虫剂出现在17世纪,当人们发现烟草叶中的尼古丁能杀死豆象虫后,开发上市。1850年左右,一种叫做鱼藤酮的植物源杀虫剂问世了,它是从鱼藤的根中提取获得。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在欧洲廉价的合成杀虫剂(有机氯和有机磷酸盐)的出现,使商业化植物源杀虫剂的进一步发展受到限制。目前在其他大陆,这种传统也仅存在于有限范围内。
根据生产过程,植物源杀虫剂可分为两大类:
⑴“植物产品"(farming products):此类产品不进行商业化销售。这些产品由农民或种植者根据传统配方配制而成,这些配方是人们世世代代根据生活经验所掌握的一些植物的杀虫活性而形成,因此,难以评估用于制造此类传统杀虫剂所使用的植物物种数量。
⑵商业化生产的植物源杀虫剂:通常由小微企 业生产,仅在当地有重要应用。今天尽管此类产品 的产量大,但其活性成分(图1)仅能从少数几种植物 中提取(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