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穗期是多种病虫集中危害的重要时期,也是防病虫夺丰收最为关键的时期,综合分析田间病虫情、气象条件、品种抗性等穗期病虫发生相关因素,预计穗期病虫总体呈中等至偏重发生态势。做好水稻穗期病虫害防控,是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夺取秋粮丰收的关键措施,各地要切实加强病虫监测预警,加大防治宣传指导力度,全力组织打好穗期病虫防治总体战,努力将危害损失控制到最低限度。
1 发生趋势分析
综合分析全省水稻穗期病虫发生相关因素,预计以稻瘟病、稻曲病、纹枯病及稻纵卷叶螟为主的“三病一虫”总体呈中等至偏重发生趋势,尤其是穗稻瘟、稻曲病流行风险较大。主要依据有三点:
一是部分地区病虫基数高。稻瘟病、稻曲病,前期虽受持续高温影响,苗稻瘟、叶稻瘟在丘陵、沿江、沿海及淮北地区感病品种上发生仍较普遍,部分地区感病品种(如南粳9108、金粳系列、扬农稻1号等)病株率10%~30%,加上连年秸秆全量还田,田间稻瘟病及稻曲病菌源充足。稻纵卷叶螟,8月上中旬,苏南、沿江地区田间出现五(3)代成虫峰,据卵巢解剖,以本地羽化为主,峰期亩蛾量200~500头,高的田块2,000~3,000头;百穴虫卵量100~400头·粒,高的800~1,250头•粒。近期蛾量虽然有所下降,但沿江、沿太湖局部地区田间虫卵量较高,达500~1,000头•粒,田间卷叶率达1%~5%。此外,苏南、沿江局部地区褐飞虱虫量上升迅速,百穴高龄虫量100头,为4代偏重以上发生提供充足基数。纹枯病,8月以来受高温高湿的小气候环境影响,病情上升快速,近期里下河、丘陵及淮北病穴率普遍达20-50%、病株率10%~20%,重发田块病穴率50%~90%、病株率30%~50%。
二是破口抽穗期过程性降水多。据气象部门预报,8月24日高温解除后,由于高空槽活跃,全省多降水过程,26~27日全省有分散性阵雨或雷雨,28~31日全省有中雨,局部大雨;9月上旬中后期和9月中旬前期也将有两次降水过程。总体对稻瘟病、稻曲病的流行以及稻纵卷叶螟等“两迁”害虫的繁殖为害较为有利。
三是水稻主栽品种抗性弱。全省水稻主栽品种对稻瘟病抗性不强,尤其优良食味水稻等感稻瘟病品种种植比例逐年扩大;加之前中期极端高温干旱导致病虫发生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加大,水稻生育进程差异大,破口抽穗期不整齐,既增加了易感病生育期遇到阴雨天气的概率,也利于病虫的辗转危害。
2 防治意见
针对今年水稻穗期病虫发生特点,各地要在加强监测预报的基础上,强化分类指导,狠抓措施落实,一着不让打好穗期病虫防治总体战。
一要做好监测预警和信息发布。要紧扣“面广、量足、质高”要求,扩大调查范围和频次,增强调查的代表性和可靠性,尤其是要做好水稻生育进程,以及“两迁”害虫虫情的监测调查,确保“底数清,情况明”。要充分利用自动化、智能化病虫监测设备,提升监测预警的智能化水平。要加强与栽培、气象等方面专家的联系,充分发挥水稻创新团队及专家协作组作用,定期开展趋势会商,不断校正预报结果,及时向社会和基层发布,切实做好防治决策参谋。
二要坚持重点突出和科学防治。抓住主要防控对象。要以稻瘟病、稻曲病、纹枯病、稻纵卷叶螟等主要病虫为重点,苏南、沿江地区兼顾褐飞虱,丘陵、沿江、沿海及沿淮地区兼顾螟虫。抓住防治适期。重点抓好破口初期和齐穗期用药。对近期水稻即将破口的地区,要根据病虫情在破口初期组织开展以稻瘟病、纹枯病、稻纵卷叶螟等为主攻对象的防治总体战。对9月上旬破口抽穗的地区,近期结合稻曲病预防,组织打好以稻曲病、纹枯病、稻纵卷叶螟等为主的防治总体战;破口初期,再主攻穗颈瘟、稻纵卷叶螟等。水稻齐穗期(破口后5~7天),根据天气、水稻品种抗性及病虫发生情况,以穗颈瘟为主再因地制宜开展1次针对性的总体防治。白叶枯病等细菌性病害重发区,如在上述总体战中不能兼顾,则需单独开展防治。水稻生产后期,苏南、沿江地区要根据褐飞虱发生情况,因地制宜打好收关战,确保控制危害。选用对路药剂。选用2022年省绿色防控产品联合推介名录中产品,施用生物药剂及高效低毒低残留对路品种。对多种病虫混合发生田块,可分别选择对路药剂,科学混配,一次施药,病虫兼治。要注意安全用药,慎用三唑类农药,防止产生药害。对褐飞虱等已产生抗性的病虫,需根据当地抗性水平,选择高效药剂,尽量选择复配型药剂,注意轮换用药。综合种养稻田、农桑混栽区及水产养殖区要注意保护家蚕和渔业安全。
三要强化分类服务和精准指导。水稻穗期是全季病虫防治最关键时期,要切实强化分类指导、精准服务,提高不同类型田块病虫防治的针对性和科学性。要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和渠道广泛开展线上线下宣传发动和技术普及工作,提高群众防治的主动性和科学性;要组织广大技术人员深入重点地区和力量薄弱地区开展面对面的指导工作,确保群众用对药种,打准时期,科学防控;要发挥各级水稻病虫绿色防控示范区的示范引领作用,引导群众科学用药,绿色防控,减药控害。要强化稻米质量安全风险管控,加大齐穗后科学用药和农药安全间隔期的指导和监督,降低农残超标风险,保障稻米品质安全。
来源:江苏省植物保护植物检疫站、江苏水稻产业技术体系绿色防控创新团队、省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专家指导团队